443/1000
许多人认为,独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照顾好自己,独自生活。
但是独立的真实含义,除了能够在行动上照顾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还要在思想上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一些方法:
一、独立思考不等于“两耳不闻窗外事”。年轻的时候啊,可能很多人会误以为,独立思考就是对外界一切不同的声音说“不”。因此,面对长辈、老师们不同的建议,很多人常常会叛逆地说:“我不听、我不要。”
一个真正的独立思考者,应该是很愿意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听取不同声音的。他反复提醒我们:想学会独立思考,首先要避免自己进入“回音室”。所谓“回音室”,指的是我们身处于一个拥有和自己持相同价值观、想法的圈子;在这里,我们会因为和朋友相同观点而感到愉悦,也会获得认同感。
但是若是一直把自己禁锢在“回音室”里,就意味着我们彻底切断了接触不同世界的途径:独立思考并不等于“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与我们观点相左的人,但这不代表别人的观点就全是错的。就像我们总要看见眼前所有的路,最终才能选择自己最想走的那条呀。
二、不要盲目照抄别人的活法。“好想活成她那个样子啊。”“她说的话都好有道理啊。”就像这样,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少让自己向往的,别人的人生。当然啦,这些人往往会成为我们某段时期的榜样,让我们不断成长、进步。我们最终是在过自己的人生哦!
要知道,每个人性格不同,境遇不同,最终的人生轨迹也不尽相同,我们无需照搬别人的活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他人的过程中也要不断自我思考;
只有做出充分思考,才是对自己负责,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与其复制粘贴,不如偶尔刷新一下人生,或许会有新发现噢。
方法三、不要害怕与众不同。或许,你也曾经因为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不同,而产生自我怀疑:“我有这种想法是不是很奇怪啊?”“为什么我和别人想的都不一样,我是不是个怪胎?”
当我们想法与别人不同时,自然而然会因为担心不被他人接受而感到害怕;也恰恰是这种对与众不同的恐惧心理,成为了阻止我们成为独立思考者的障碍之一。
有任何天马行空的新观点,只要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就都不用感到害怕;因为,这不仅说明我们有独立思考的勇气,也说明我们愿意为生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村上春树曾说:“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所以,做自己吧,就算和别人不一样也没关系呐。
方法四、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有时候,我们总希望别人能帮自己做出一些决定:“爸妈叫我学这个专业,我就学。”“朋友说这个好,那我就选这个。”
这样一来,若是结果不如意,好像还可以给自己找到一个失败的借口:爸妈的决策错误、朋友的建议不中用。但是啊,人生的掌控权,其实一直在我们手上呢。
真正的独立,就是开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哪怕只是一件小事。自己做的决定,无论最终什么结果,都意味着我们有意识地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即使结果不如所愿,我们也不会自怨自艾。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就是要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嘛。
方法五、为大脑腾出空间。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挤满我们的大脑:“明天必须要联系客户了。”“周四有个会议千万不能错过。”
这些想法充斥在脑海中,让我们很难再挤出更多的思考空间。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自己所有的工作项目;当工作开始之前,查看今天要完成的事项,安排一天的工作时间;
而工作结束后,翻开笔记清理那些已完成的任务,并且记录之后的新任务。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可以轻松地帮助自己释放更多记忆空间;
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头脑有思考空间,还可以不带压力地处理每一项任务。
方法六、允许自己偶尔失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失败时,都习惯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好。
比如,面试了一份新工作但是没有成功,觉得自己很差,准备聚餐的食物时,不小心将一道菜搞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一个人真正懂得独立思考,是允许自己偶尔失败。
既然是独立思考,我们就要允许自己做不到样样精通,也不能一股脑把自己贬低得一无是处。
要知道,独当一面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事事完美,而是意味着,能够接受无常的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