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大臣 阿南惟幾
1945年8月9日14時30分,日本內閣全體召開會議,討論投降問題,整日爭論不休。和「六巨頭」一樣,內閣意見分歧,外相東鄉茂德與陸相阿南惟幾的主張均未能獲得多數支持。[106]阿南向其他內閣大臣透露,一名被俘的美國P-51野馬式戰鬥機飛行員馬庫斯·麥克迪爾達(英語:Marcus McDilda)在拷問下供稱,美國擁有100枚原子彈,並表示「東京和京都將於數日內被摧毀」。[d]
實際上,美國直到8月19日左右才能準備好第三顆原子彈,第四顆則要到9月才能製造完成。[107]然而,日本領導層無法確定美國的原子彈庫存規模,並擔心美國可能不僅能摧毀單個城市,甚至可能有能力消滅整個日本民族。事實上,阿南甚至希望日本全體覆滅,形容這一結局如同「美麗的花朵般凋零」。[108]
內閣會議於17時30分休會,無法達成共識。18時至22時的第二次會議也同樣未能取得結果。會後,鈴木與東鄉會見天皇,鈴木提議召開臨時御前會議,該會議於8月9日深夜開始。[109]鈴木提出阿南的四條件方案作為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共識立場。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其他成員以及樞密院議長平沼騏一郎陳述日本已無力自衛,並描述國內糧食短缺等問題。會議未能取得一致意見。約在8月10日凌晨2時,鈴木向天皇請求裁決。會議參與者回憶天皇表態如下:
我對國內外局勢進行了認真思考,得出的結論是,繼續戰爭只會導致國家的毀滅,並延長世界上的流血與殘酷。我無法忍受我的無辜子民繼續受苦……
那些主張繼續戰鬥的人告訴我,至6月,新的部隊將部署在九十九里濱(東京以東)的防禦工事中,準備迎擊侵略者。然而,現在已是8月,防禦工事仍未完成……
有人說,國家生存的關鍵在於本土決戰。然而,過去的經驗表明,計畫與實踐之間總是存在差距。我不認為九十九里的情況能夠改觀。既然情況如此,我們又如何擊退侵略者呢?(隨後,他具體提到了原子彈破壞力的提升。)
看著日本勇敢忠誠的士兵被解除武裝,這是我無法忍受的。同樣,那些為我效忠的人被視為戰爭的煽動者而遭到懲罰,我也感到痛心。然而,現在已經到了必須忍受難以忍受之事的時候……
我忍著淚水,同意外相東鄉提出的基於盟軍宣言的方案。[110]
根據陸軍少將池田純久與海軍少將保科善四郎的記錄,樞密院議長平沼隨後向天皇詢問:「陛下,您也對這次失敗負有責任([責任] 錯誤:{{Transl}}:拉丁字母轉寫第 1 個字元「責」不是拉丁字母。(幫助))。您將如何向皇室的英靈和您的歷代祖先交代?」[111]
天皇退場後,鈴木敦促內閣接受天皇的決定,內閣最終同意了他的意見。8月10日清晨,外務省通過瑞士聯邦外交部向盟軍發送電報,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但不接受任何可能「損害」天皇特權的條件。這意味著日本的政體形式將不受影響,天皇仍保有實權。[112]
8月12日
編輯
盟軍對日本有條件接受《波茨坦宣言》的回應由詹姆士·F·伯恩斯撰寫,並經英國、中國和蘇聯政府批准,但蘇聯最終是勉強同意。盟軍於8月12日透過瑞士聯邦外交部向日本發送回應。在關於天皇地位的問題上,盟軍聲明:
自投降之日起,天皇及日本政府治理國家的權力將受盟軍最高司令官的管轄,最高司令官將採取其認為適當的措施以落實投降條款……日本的最終政府形式,將依照《波茨坦宣言》規定,根據日本人民自由表達的意願確立。[113]
杜魯門總統指示,除非得到總統授權,不得再對日本投下原子彈,[114]但允許包括B-29火災轟炸在內的軍事行動繼續,直到收到日本正式投降的消息。然而,新聞記者錯誤地解讀了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太平洋區指揮官卡爾·斯帕茨的言論,認為11日天氣惡劣導致B-29轟炸機未出動是停火的標誌。為避免給日本帶來盟軍放棄和平努力並恢復轟炸的印象,杜魯門隨後下令暫停所有進一步轟炸。[115][e]
日本內閣考慮盟軍的回應時,鈴木主張必須拒絕,並要求對天皇制度的明確保障。而阿南則重申反對盟軍占領日本。隨後,東鄉告訴鈴木不可能獲得更好的條件,而木戶向天皇轉達了日本應投降的意見。在一次與天皇的會面中,米內光政提到國內局勢惡化的擔憂時說:
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太恰當,但原子彈和蘇聯參戰在某種意義上是神的恩賜。這樣我們就不必因國內情況而宣布投降。[116]
當天,天皇向皇室成員表明他已決定投降。一位皇族成員朝香宮鳩彥王詢問:「如果無法保留國體(即皇權主權),戰爭是否還會繼續?」天皇簡單地回答:「當然。」[117][118]
8月13日至14日
編輯
根據美國心理戰專家的建議,8月13日,B-29轟炸機向日本投下了大量有日本的投降提議以及盟軍的回應內容的傳單。[119]這些傳單,其中一些落在皇居附近,對日本的決策過程產生了深遠影響。日本政府認識到,唯一的選擇是完全接受盟軍條件,即使這意味著日本現有政府的解體。[119]
「六巨頭」與內閣就盟軍回應的答覆辯論到深夜,但仍未能達成共識。與此同時,盟軍對日本的反應感到疑惑,等待其正式回應。日本本應以明文傳遞無條件接受,但卻發送了與談判無關的加密消息。盟軍將此視為對條件的拒絕。[119]
一張在廣島轟炸後投放於日本的傳單,部分內容寫道:「日本人民正面臨一個極其重要的秋天……美國已經開發出一種原子彈,其威力相當於2000架B-29轟炸機。」
盟軍使用Ultra(英語:Ultra (cryptography))密碼分析系統發現日本的外交和軍事通信量增加,認為這是日本即將發動全面
萬歲衝鋒的跡象。[119]杜魯門下令恢復對日本的最大強度攻擊,「以向日本官員表明我們的決心,並讓他們理解我們對和平提議的認真態度。」[119]在太平洋戰爭中最大規模的轟炸行動中,超過400架B-29轟炸機於8月14日白天出擊,當夜又有超過300架出動。[120][121]此次行動共動用了1014架飛機,無一損失。[122]來自315轟炸機聯隊的B-29飛行了3,800 mi(6,100 km),摧毀了位於本州北端的秋田市日本石油公司精煉廠,這是日本本土最後一座運行中的煉油廠,提供了其67%的石油供應。[123]
同一天,天皇召集最高軍事將領商討戰局。多數與會者仍堅持繼續作戰,但第二總軍司令畑俊六元帥表示已喪失擊退盟軍的信心,且未對天皇的決策表示反對。天皇要求軍方領袖合作,結束戰爭。[124]
內閣和其他顧問會議上,阿南、豐田和梅津再次主張繼續作戰,天皇隨後說道:
我已仔細聆聽了各方反對接受盟軍回應的意見,但我的想法並未改變……為了讓人民了解我的決定,我請求你們立即準備詔書,讓我向全國廣播。我還請求你們竭盡全力,共同面對未來的艱難時日。[125]
內閣立即召開會議,並一致通過了天皇的意願。他們還決定銷毀大量有關戰爭罪行與國家高層責任的文件。[126]會後,外務省向瑞士和瑞典的大使館發出接受盟軍條件的命令。華盛頓於8月14日02時49分收到消息。[125]